[实践OK]dd到更大盘后扩大磁盘的命令方法(理论上应该有其它图形gparted工具扩大),用Linux下的dd命令拷贝整张磁盘,创建一个2G的文件(Linux命令dd) ,或销毁磁盘数据,Linux使用dd命令快速生成大文件。拷贝盘整盘到镜像文件到方法。
dd到更大盘后扩大磁盘的命令方法(理论上应该有其它图形gparted工具扩大):https://blog.csdn.net/daicooper/article/details/86150138
用Linux下的dd命令拷贝整张磁盘的方法:
fdisk -l 能看到两块盘,不是分区,如下:
dd if=/dev/sda of=/dev/sdb bs=4096k
fdisk -l
Disk /dev/sda: 1000.2 GB, 1000204886016 bytes, 1953525168 sectors
Disk /dev/sdb: 1000.2 GB, 1000204886016 bytes, 1953525168 sectors
iostat -x 1或 iostat -d 2 -m , 来自:https://jackxiang.com/post/5671/
有120M左右的写入速度,1T = 1000G = 1000000M
1000000/100/3600=2.77小时,实际上不会时刻在100M以上,估计得3个小时。
用orico硬件拷贝可能要快一点, 但感觉不出来快多少,dd命令运行中可以Ctrl+C中断的。
背景:有vps到期后想换一台vps时,其旧的vps的数据是怎么样实现完全删除的哩? 或是怎么处理的,我现在把vps搬到淘宝vps了,有这个问题。兄弟们是怎么使用的dd。如果我想删除: /data/htdocs 是要dd多少次?d27就可以了。
全盘拷贝的命令:
dd if=/dev/sdb of=/dev/sdc
分区拷贝:
dd bs=512 count=[fdisk命令中最大的end数+1] if=/dev/sdb of=name.img
以上为例:
dd bs=512 count=15002048 if=/dev/sdb of=ghost_linux_latelee.img
由于ghost_linux_latelee.img会很大,可以在拷贝时将其压缩:
dd bs=512 count=15002048 if=/dev/sdb | gzip -9 > ghost_linux_latelee.img.gz
上面所做的,就是传说的系统“备份”,或叫“系统克隆”。
对应的,有系统恢复的操作。命令如下:
dd if=ghost_linux_latelee.img of=/dev/sda
如果是压缩包,则命令为:
gzip -c -d ghost_linux_latelee.img.gz | dd of=/dev/sda
在上面的拷贝过程中,并不知道拷贝了多少,只有最终结束时才显示出时间、拷贝速度。为了查看进度,可以在另一个终端输入(记得用root):
watch -n 5 killall -USR1 dd
(注:killall并不是传说中把进程kill掉,而是发送一个指定的信号到指定的进程)
之后,就能执行dd的终端看到进度了,如:
58299+0 records in58298+0 records out29848576 bytes (30 MB) copied, 4.67728 s, 6.4 MB/s161403+0 records in161402+0 records out82637824 bytes (83 MB) copied, 9.69359 s, 8.5 MB/s238651+0 records in238650+0 records out122188800 bytes (122 MB) copied, 14.7105 s, 8.3 MB/s
备注:
用dd的方式,得到的镜像文件十分庞大——取决于所要做的系统的大小。比如,拷贝4GB的分区,真的就是拷贝4GB,即使是用gzip压缩,也压缩不了多少,文件依然很大。
另外dd的方式也消除了我之前的担心,因为现在的Linux发行版的分区使用硬盘uuid作为标识,而不是/dev/sda1这种格式,据说uuid更好。但用dd拷贝,竟然连硬盘的uuid也一一拷贝,毫无变化,这的确让我吃惊。不过,目前看没什么时间研究dd了。
PS:使用dd命令,可以读取硬盘的mbr扇区,示例如下:
dd if=/dev/sdb of=mbr.bin bs=512 count=1
来自:https://blog.csdn.net/qq_32693119/article/details/79986438
销毁数据: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dd if=/dev/zero of=/tmp/test bs=1M count=2048。
比如我的vps:
[root@jackxiang data]#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b 94G 1.2G 88G 2% /data
还是害怕给dd删除这个/dev/sdb给人家磁盘弄环了,还是算了吧。
灌入点数据得了:
[root@jackxiang data]#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0M count=1
记录了1+0 的读入
记录了1+0 的写出
1048576000字节(1.0 GB)已复制,18.5093 秒,56.7 MB/秒
[root@jackxiang data]# du -sh hello.txt
1001M hello.txt
dd 使用dd这个linux命令可以创建一定大小文件。
linux创建文件命令:dd命令
把指定的输入文件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并且在拷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格式转换。语法:
CODE:[Copy to clipboard]dd 〔选项〕
QUOTE:
if =输入文件(或设备名称)。
of =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即读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即写 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bs = 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设置obs和obs)。
cbs = bytes 一次转换bytes字节。
count = 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I码。
conv = ebcdic 把ASCII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I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i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符。
conv = ublock 把固定们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变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变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字节。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ibs填充)。
fdformat命令
低级格式化软盘。
实例:
创建一个100M的空文件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M count=1
以上是linux创建文件命令:dd的用法。
2.实例分析
2.1.数据备份与恢复
2.1.1整盘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
将本地的/dev/hdx整盘备份到/dev/hdy :dd if=/dev/hdx of=/dev/hdy
将/dev/h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备份/dev/h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dd if=/dev/hdx | gzip
>/path/to/image.gz
恢复
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hdx
2.1.2.利用netcat远程备份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dd if=/dev/hda bs=16065b | netcat < targethost-IP >
1234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dev/hdc:netcat -l -p 1234 | dd of=/dev/hdc
bs=16065b
以下两条指令是目的主机指令的变化分别采用bzip2 gzip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当
前目录 :
netcat -l -p 1234 | bzip2 > partition.img
netcat -l -p 1234 | gzip > partition.img
2.1.3.备份MBR
备份: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count=1 bs=512
恢复: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2.1.4.备份软盘
将软驱数据备份到当前目录的disk.img文件: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2.1.5.拷贝内存资料到硬盘
将内存里的数据拷贝到root目录下的mem.bin文件: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2.1.6.从光盘拷贝iso镜像
拷贝光盘数据到root文件夹下,并保存为cd.iso文件:dd if=/dev/cdrom of=/root/cd.iso
2.2.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此处为256M):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mkswap /swapfile
启用这个swap文件:swapon /swapfile
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 需要在 /etc/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2.3.销毁磁盘数据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
无法执行。
2.4磁盘管理
2.4.1.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
通过比较dd指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block size大小: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2.4.2测试硬盘读写速度
通过两个命令输出的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dd if=/dev/zero of=/root/1Gb.file bs=1024 count=1000000
2.4.3.修复硬盘
当硬盘较长时间(比如一两年年)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
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
硬盘报废。下面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dd if=/dev/sda of=/dev/sda
Linux使用dd命令快速生成大文件:
dd命令可以轻易实现创建指定大小的文件,如
dd if=/dev/zero of=test bs=1M count=1000
会生成一个1000M的test文件,文件内容为全0(因从/dev/zero中读取,/dev/zero为0源)。
但是这样为实际写入硬盘,文件产生速度取决于硬盘读写速度,如果欲产生超大文件,速度很慢。
在某种场景下,我们只想让文件系统认为存在一个超大文件在此,但是并不实际写入硬盘。
则可以
dd if=/dev/zero of=test bs=1M count=0 seek=100000
此时创建的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显示大小为100000MB,但是并不实际占用block,因此创建速度与内存速度相当。
seek的作用是跳过输出文件中指定大小的部分,这就达到了创建大文件,但是并不实际写入的目的。
当然,因为不实际写入硬盘,所以你在容量只有10G的硬盘上创建100G的此类文件都是可以的。
来自: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8/66983.htm
用Linux下的dd命令拷贝整张磁盘的方法:
fdisk -l 能看到两块盘,不是分区,如下:
dd if=/dev/sda of=/dev/sdb bs=4096k
fdisk -l
Disk /dev/sda: 1000.2 GB, 1000204886016 bytes, 1953525168 sectors
Disk /dev/sdb: 1000.2 GB, 1000204886016 bytes, 1953525168 sectors
iostat -x 1或 iostat -d 2 -m , 来自:https://jackxiang.com/post/5671/
有120M左右的写入速度,1T = 1000G = 1000000M
1000000/100/3600=2.77小时,实际上不会时刻在100M以上,估计得3个小时。
用orico硬件拷贝可能要快一点, 但感觉不出来快多少,dd命令运行中可以Ctrl+C中断的。
背景:有vps到期后想换一台vps时,其旧的vps的数据是怎么样实现完全删除的哩? 或是怎么处理的,我现在把vps搬到淘宝vps了,有这个问题。兄弟们是怎么使用的dd。如果我想删除: /data/htdocs 是要dd多少次?d27就可以了。
全盘拷贝的命令:
dd if=/dev/sdb of=/dev/sdc
分区拷贝:
dd bs=512 count=[fdisk命令中最大的end数+1] if=/dev/sdb of=name.img
以上为例:
dd bs=512 count=15002048 if=/dev/sdb of=ghost_linux_latelee.img
由于ghost_linux_latelee.img会很大,可以在拷贝时将其压缩:
dd bs=512 count=15002048 if=/dev/sdb | gzip -9 > ghost_linux_latelee.img.gz
上面所做的,就是传说的系统“备份”,或叫“系统克隆”。
对应的,有系统恢复的操作。命令如下:
dd if=ghost_linux_latelee.img of=/dev/sda
如果是压缩包,则命令为:
gzip -c -d ghost_linux_latelee.img.gz | dd of=/dev/sda
在上面的拷贝过程中,并不知道拷贝了多少,只有最终结束时才显示出时间、拷贝速度。为了查看进度,可以在另一个终端输入(记得用root):
watch -n 5 killall -USR1 dd
(注:killall并不是传说中把进程kill掉,而是发送一个指定的信号到指定的进程)
之后,就能执行dd的终端看到进度了,如:
58299+0 records in58298+0 records out29848576 bytes (30 MB) copied, 4.67728 s, 6.4 MB/s161403+0 records in161402+0 records out82637824 bytes (83 MB) copied, 9.69359 s, 8.5 MB/s238651+0 records in238650+0 records out122188800 bytes (122 MB) copied, 14.7105 s, 8.3 MB/s
备注:
用dd的方式,得到的镜像文件十分庞大——取决于所要做的系统的大小。比如,拷贝4GB的分区,真的就是拷贝4GB,即使是用gzip压缩,也压缩不了多少,文件依然很大。
另外dd的方式也消除了我之前的担心,因为现在的Linux发行版的分区使用硬盘uuid作为标识,而不是/dev/sda1这种格式,据说uuid更好。但用dd拷贝,竟然连硬盘的uuid也一一拷贝,毫无变化,这的确让我吃惊。不过,目前看没什么时间研究dd了。
PS:使用dd命令,可以读取硬盘的mbr扇区,示例如下:
dd if=/dev/sdb of=mbr.bin bs=512 count=1
来自:https://blog.csdn.net/qq_32693119/article/details/79986438
销毁数据: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dd if=/dev/zero of=/tmp/test bs=1M count=2048。
比如我的vps:
[root@jackxiang data]#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b 94G 1.2G 88G 2% /data
还是害怕给dd删除这个/dev/sdb给人家磁盘弄环了,还是算了吧。
灌入点数据得了:
[root@jackxiang data]#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0M count=1
记录了1+0 的读入
记录了1+0 的写出
1048576000字节(1.0 GB)已复制,18.5093 秒,56.7 MB/秒
[root@jackxiang data]# du -sh hello.txt
1001M hello.txt
dd 使用dd这个linux命令可以创建一定大小文件。
linux创建文件命令:dd命令
把指定的输入文件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并且在拷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格式转换。语法:
CODE:[Copy to clipboard]dd 〔选项〕
QUOTE:
if =输入文件(或设备名称)。
of =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即读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即写 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bs = 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设置obs和obs)。
cbs = bytes 一次转换bytes字节。
count = 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I码。
conv = ebcdic 把ASCII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I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i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符。
conv = ublock 把固定们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变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变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字节。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ibs填充)。
fdformat命令
低级格式化软盘。
实例:
创建一个100M的空文件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M count=1
以上是linux创建文件命令:dd的用法。
2.实例分析
2.1.数据备份与恢复
2.1.1整盘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
将本地的/dev/hdx整盘备份到/dev/hdy :dd if=/dev/hdx of=/dev/hdy
将/dev/h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备份/dev/h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dd if=/dev/hdx | gzip
>/path/to/image.gz
恢复
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hdx
2.1.2.利用netcat远程备份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dd if=/dev/hda bs=16065b | netcat < targethost-IP >
1234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dev/hdc:netcat -l -p 1234 | dd of=/dev/hdc
bs=16065b
以下两条指令是目的主机指令的变化分别采用bzip2 gzip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当
前目录 :
netcat -l -p 1234 | bzip2 > partition.img
netcat -l -p 1234 | gzip > partition.img
2.1.3.备份MBR
备份: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count=1 bs=512
恢复: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2.1.4.备份软盘
将软驱数据备份到当前目录的disk.img文件: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2.1.5.拷贝内存资料到硬盘
将内存里的数据拷贝到root目录下的mem.bin文件: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2.1.6.从光盘拷贝iso镜像
拷贝光盘数据到root文件夹下,并保存为cd.iso文件:dd if=/dev/cdrom of=/root/cd.iso
2.2.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此处为256M):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mkswap /swapfile
启用这个swap文件:swapon /swapfile
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 需要在 /etc/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2.3.销毁磁盘数据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
无法执行。
2.4磁盘管理
2.4.1.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
通过比较dd指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block size大小: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2.4.2测试硬盘读写速度
通过两个命令输出的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dd if=/dev/zero of=/root/1Gb.file bs=1024 count=1000000
2.4.3.修复硬盘
当硬盘较长时间(比如一两年年)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
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
硬盘报废。下面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dd if=/dev/sda of=/dev/sda
Linux使用dd命令快速生成大文件:
dd命令可以轻易实现创建指定大小的文件,如
dd if=/dev/zero of=test bs=1M count=1000
会生成一个1000M的test文件,文件内容为全0(因从/dev/zero中读取,/dev/zero为0源)。
但是这样为实际写入硬盘,文件产生速度取决于硬盘读写速度,如果欲产生超大文件,速度很慢。
在某种场景下,我们只想让文件系统认为存在一个超大文件在此,但是并不实际写入硬盘。
则可以
dd if=/dev/zero of=test bs=1M count=0 seek=100000
此时创建的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显示大小为100000MB,但是并不实际占用block,因此创建速度与内存速度相当。
seek的作用是跳过输出文件中指定大小的部分,这就达到了创建大文件,但是并不实际写入的目的。
当然,因为不实际写入硬盘,所以你在容量只有10G的硬盘上创建100G的此类文件都是可以的。
来自: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8/66983.htm
作者:jackxiang@向东博客 专注WEB应用 构架之美 --- 构架之美,在于尽态极妍 | 应用之美,在于药到病除
地址:http://jackxiang.com/post/8080/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最后编辑: jackxiang 编辑于2021-8-16 15:3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