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网络流量]Idle 是干嘛用的怎么占CPU98.5%id啥意思?用sar命令分析CPU的瓶颈,以及sar -n DEV查看网卡网络流量。 出处:向东博客 专注WEB应用 构架之美 --- 构架之美,在于尽态极妍 | 应用之美,在于药到病除 时间:Fri, 29 Jan 2016 10:51:47 +0000 作者:jackxiang 地址:http://jackxiang.com/post/8469/ 内容: 背景:在一个Java分片上传时发现其CPU idle为98.5,以为值越高越危险,于是查了下,表明"System Idle Process" 中的 idle 是“空闲”得很。 sar -n DEV查看网卡网络流量: # sar -n DEV 1 Linux 3.10.0-514.21.1.el7.x86_64 (justwinit-php-mysql_bj_sjs_10_44_202_177) 2017年09月01日 _x86_64_ (1 CPU) 09时32分10秒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09时32分11秒 eth0 45.45 27.27 8.26 27.77 0.00 0.00 0.00 09时32分11秒 eth1 2.02 2.02 0.08 0.12 0.00 0.00 0.00 09时32分11秒 l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cpu ide 是 cpu 的一个命令,cpu 见到这个命令,就停止工作一个指令。变相的可以降低功耗和休息一下。 对于系统来说,如果调度程序没有可以让 cpu 执行的任务,那么就自动发送 ide 命令让 cpu 休眠一个指令。 估计你的程度运行出现了冲突,导致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 在CPU空闲的时候,发出一个IDLE命令,使CPU挂起(暂时停止工作),可有效的降低CPU内核的温度,在操作系统服务里面,都没有禁止它的选项;默认它是占用除了当前应用程序所分配的处理器(CPU)百分比之外的所有占用率;一旦应用程序发出请求,处理器会立刻响应的。在这个进程里出现的CPU占用数值并不是真正的占用而是体现的CPU的空闲率,也就说这个数值越大CPU的空闲率就越高,反之就是CPU的占用率越高。 当“System Idle Process”进程占用资源为2%时,说明机器目前只有2%的资源是空闲的,即机器可能感染了病毒或被其他程序占用了98%的资源。换句话说,“System Idle Process”进程占用资源占用资源越大则系统可用资源越多,其字面意思是“系统空闲进程”。 用sar进行CPU利用率的分析 [root@wh-appserver413 its]# sar -u 2 10 Linux 2.6.18-92.el5 (wh-appserver413) 01/29/2016 10:53:17 AM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0:53:19 AM all 0.06 0.00 1.00 0.00 0.00 98.94 10:53:21 AM all 0.56 0.00 0.56 0.25 0.00 98.62 10:53:23 AM all 0.00 0.00 0.06 0.62 0.00 99.31 10:53:25 AM all 0.06 0.00 0.25 2.87 0.00 96.81 我的个人博客: Linux 4.4.0-1.el7.elrepo.x86_64 (iZ25dcp92ckZ) 2016年01月29日 _x86_64_ (1 CPU) 10时54分45秒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0时54分47秒 all 0.00 0.00 0.00 0.00 0.00 100.00 10时54分49秒 all 0.00 0.00 0.00 0.50 0.50 99.00 10时54分51秒 all 0.50 0.00 0.00 0.00 0.00 99.50 平均时间: all 0.17 0.00 0.00 0.17 0.17 99.50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在所有的显示中,我们应主要注意%iowait和%idle,%iowait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如果%idle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idle值如果持续低于10,那么系统的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参考:http://blog.itpub.net/8554499/viewspace-580300/ Generated by Jackxiang's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