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钱学森谈创新型人才培养

jackxiang 2011-1-10 13:26 | |
□彭树涛
  钱老非常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个基本途径在于实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实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因为创新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以及人类智慧中的“性智”和“量智”这两种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晶。
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钱老一直倡导和推崇创新精神,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动老,学到老”,他取得的杰出成就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的诠释。他晚年还特别关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将此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2005年和2007年,温家宝总理两次看望钱老,耄耋之年的钱老都谈到了国家要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并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 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并且指出“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平时,钱学森也就创新人才的培养多次强调,“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钱老强调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不人云亦云;就是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
  钱老对创新精神的切身感悟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是和他的教育经历密切相关的。1935年,钱学森留学美国,先后入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美国的这段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加州理工学院这一阶段。加州理工学院崇尚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学术民主和创新之风尤盛,这令钱学森受益终身。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一生的道路上的两个高潮之一。钱老回国后身体力行,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以教育中国学者和开创国内新的研究风气。无疑,这对我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等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个基本途径
钱老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就要坚持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上下功夫;就要坚持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之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上下功夫。
  科学和艺术,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的完美结合和共同作用,以致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合而为一,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奥秘。钱老对此有切身感受。1991年,钱老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授奖仪式上,钱老说,“蒋英(钱老夫人,笔者注)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1999年7月 10日,钱学森在中央音乐学院庆祝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大会上也表示,“蒋英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这实际上是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迪和开拓!在我对这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医院看望钱学森时,钱老再次表达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深刻体会。“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钱老在谈到自然科学问题时,时常联系到文学艺术问题,从艺术家大跨度的形象思维得到借鉴。比如“我觉得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因此我提倡搞科学的人不要死心眼儿,要懂点艺术,它可以防止科学家犯机械唯物论。”“你们搞艺术的人需要灵感,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来的。”这都充分展示了钱老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思维特征。
  钱老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另一个途径是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作为一名著名科学家,钱老不仅多次谈到他对众多自然科学学科的看法,而且还谈到他对许多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史学,甚至宗教等问题的看法。他在论述某一社会科学问题时,往往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或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将其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由此提出他自己的新见解。比如1990年,钱老就曾两次致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郁文,提出要建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钱学森认为这不仅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
  创新型人才是人类不同思维和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晶
钱老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将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同时,他又借鉴哲学家熊十力教授把人类智慧分为“性智”“量智”的观点,认为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也是两者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量智”是侧重对事物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去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性智”是侧重对事物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的、形象的感受上,从事物的“质”上入手去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学问。“量智”、“性智”是相通的。
  量性双悟智,天人一贯同。创新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这三种思维和两种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思维方式来看,“量智”主要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但侧重于逻辑思维方式,大多用于科学研究与实验;“性智”固然也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但侧重于形象思维方式,大多用于艺术创造与艺术活动;二者都离不开灵感思维的作用。对此,钱老有过精辟的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而它们也离不开灵感思维的启发。“灵感思维是人们在生活中真有的,我自己就有过多次,解决了研究中遇到的难题。这都是半梦半醒时发生的。现在我想:这是在正常清醒情况下,头脑中框框太多,阻碍大跨度的思维,所以要在半梦半醒中突破障碍,见到事例。”
  当前,全国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致力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钱学森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思维的深刻论述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jackxiang@向东博客 专注WEB应用 构架之美 --- 构架之美,在于尽态极妍 | 应用之美,在于药到病除
地址:http://jackxiang.com/post/3938/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昵称

网址

电邮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登入]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