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乐吧]悲哀,在中国只有“傻瓜”才读博士?

jackxiang 2007-1-15 21:22 | |
《在中国,只有“傻瓜”才读博士》是腾讯今日话题的一个组题,里面有几个十分醒目的标题,比如虚弱的中国博士群体、博士教育成了“放羊教育”、功利化学术:导师成“老板”、博士注水:读博=赌博等等。

  凤凰淑女:关于这个话题,看起来好沉重!本来博士群体应该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但现在却弄成了不但是穷人还是"受剥削受压迫者"。一方面是在校读博士的人生活清苦,思想压力和经济压力大,以后的就业压力也大,他们带着美好的心愿,过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本来指望着读个博士,能出点成果,也让自己的内心有所追求,但是,他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美好的希望在现实面前被打的粉碎。因为导师忙自己的事情,对他们不关心。另一方面,学术界很腐败,导师未必想让学生有所作为。再有,就是钱大气粗的在职、有钱读书者,他们挤占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勾兑老师的目的是功利的,他们有钱有手段,这些人对在校读博的青年学生构成很大的压力,老师当然就天平倾斜,哪里还会有时间和精力好好地带在校读博的清贫学生?

  所以,假如读博士的人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拼搏精神、没有钉子一般的自学和钻研精神,那些混饭吃的老师拿不出课题来给你研究和指导你,你自己也放弃努力去混时间,那样情况就是,我们国家的博士人才培养制度就真的完了!

  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些浮躁惟利是图的老师,能培养出好的博士吗?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也想问问你们这些读博士的人,当你们在学校起那个心要考硕士和博士的时候,按道理你们已经看到了中国那些所谓的导师的弊病,在本科阶段就知道他们从来不会和你见上面:好的,在国外国内飞来飞去,差的在国内各地飞来飞去,一年有大半年在外面跑,怎么可能指导学生呢?这些情况怎么不引起你们的警惕、还要去考他的博士?你可以不选这样的老师啊!很多优秀人才就是看到导师不敬业,才直接考到外国去读博的,当然,考出去,不但是看到外国的教学机制,还有学费生活费全免,最重要的,是学术风气比国内好,容易出成果.。

  很多人问: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为什么那么多人出国了?听听这些国内读博的学生的心声吧,他们遇到了多么尴尬和苦闷的学术环境、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就业压力,这就是大部分优秀学子出去读书的原因。

  夏天,正是学生毕业照象的日子,北大门口有两个穿着理科博士服装的年轻人照相,他们比本科生老,但比本科生孱弱,他们历经沧桑缺乏营养的脸上,能够读出来他们的生活和环境,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的毅力,艰苦啊!真的不是一般的人能过的日子,他们能毕业,还是在北大毕业,那真是有值得称赞的超强毅力。

  我的熟人最终选择了出国硕博连读,他说国内导师不负责任,看不到人影,天天飘来飘去,半年在国内,半年在国外,对学生无法指导。剩下的助手导师,在国内思想陈旧,对学生困难不了解,不宽容,对学生的基本品质不能掌握,常常发生误会,没有学术气氛。本科受点气呢就算了,读博还这样,那人怎么活?!

  到了国外,拿人家的钱读书,还有生活费不少,日子宽余,当然要做很多事情,比如带大一同学做实验什么的。最重要的,是选导师了,导师的确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导师手上有钱为你付出生活费和学费。但你可以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导师,这对导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假如没有学生选他为导师,他第二年大概就无法续聘。有个北京的同学说,他连续三年都没有成果,他的导师耐心的等待,到第四年,他还有事情回了国一趟,导师也没有取消他的学籍,一直给他保留着,第五年,他回到导师那里,如泉涌般的创造发明就出来了,结果出了许多成果。假如没有导师的理解和等待,他是无法完成这些的。后来的学生听到这个例子,当然很愿意选这个老师做自己的导师。

  因此,我说中国的博士制度,现在是很混乱的,对博士生培养,导师的心被分成两半:一半需要对付在职在位钱大气粗的那部分不在围墙里的这批所谓的学生,在职混文凭的人厉害,可以给导师带来荣耀,带来经费和课题,老师忙着和他们一起,实惠多多呢!导师需要让他们及时拿到博士这块敲门砖,以便更多的在社会上捞取好处。剩下不多的一半精力才用来对付这些辛苦考进去的在校读博穷学生。一个导师每天有多少精力啊?居然能带三十多个博士?!真是不怕误人子弟啊!

  谁都知道在职读博士的比学校围墙内的博士软火,可是导师可不这么看,否则导师就不会连着几个月都不见自己招进来的正规博士生了。这是弊端啊!教育的又一个弊端。我真的想问问,这教育怎么总是走向歧途?正规读书的、凭本事考进去的读博士生,导师不好好培养,却有精力有时间带着其他在职的那些所谓的学生混,那些人又得名又得利,一头工作拿钱,一头还拿个高级文凭,厉害,世界上的好事情都拿给他们弄完了,也不怕闪了腰!

  中国要崛起,是要加强教育的!但加强教育,必须加强博士生培养:一.对待在校博士这一批高端人才,国家要控制导师的质量,只有业务能力和思想能力都达到标准的,才能招博士生,没有爱学生的心、没有甘当人梯、培养人才的心,这样的人不该给他带博士生的名额和机会!美国著名的大学,考核导师的条件就有一条:对学生是不是关心?这是一条硬指标,达不到的,不再聘用。当然,对每个有资格招博士的导师,学校和财团该给他核定一定的经费,在经费允许内,让他有能力发给招来的博士生全额奖学金,也就控制了招生的人数。这些博导的资格,是要有硬指标考核的。

  另外,对在校博士、和在职在位读博士的学生,要分别管理,老师也要分开,否则就不能保证公平,在校穷学生就会吃亏的。成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对成人的教育和对在校生的教育应该分成两部分导师,不要搅在一起。

  还有,就是对待国内读博士的学生,包括硕博连读的学生,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给他们奖学金和生活费,特别是博士生,年龄偏大,又有了家,才300、400一个月生活费,太清贫了,不符合高端人才的鼓励机制。必须给他们适当的费用,否则,是留不住人才在国内读书的。有人说,好点的人才都跑了,我们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怎么不是呢,美国对待读博士的学生,一个月相当于人民币2000块生活费,不但养自己,养老婆都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必须在奖学金方面大方点。

  另外,就是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关心这些博士,他们读出来基本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应该好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讨论,说读博士的都是傻子,还有很多负面的说法,比如说博士找不到工作、(千万别喊我博士!)找不到老婆和嫁不出去等等,我想,新的“读书无用论”说法又卷土重来了,但这次不能怪学生,形成这种社会负面看法的,是社会机制。年轻人知道什么,他们只看现实。而社会必须高屋建瓴,必须看到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从科技兴国,走创新之路等等国家方针来看,对待培养博士的教育方法都有必要改进,一直改到能够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在国内。

作者:jackxiang@向东博客 专注WEB应用 构架之美 --- 构架之美,在于尽态极妍 | 应用之美,在于药到病除
地址:http://jackxiang.com/post/465/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昵称

网址

电邮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登入] [注册]